深圳亚搏健身  

你的位置:深圳亚搏健身 > 新闻动态 >

英军阻止我国受降香港日军,张发奎:英国人要敢动,我就揍他!

发布日期:2024-12-22 08:20    点击次数:88

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,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~

文|编辑|小博大史

前言

在1945年8月15日,日本无条件投降。

随后在香港的日军投降仪式上,英军却出人意料地接替了中国军队的位置。

这背后是英国为恢复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所做的迅速行动,反映了国际力量的博弈。尽管中国有收复香港的合法权利,为何英军还能在香港夺得日军投降的主导权呢?

在1910年,张发奎离开学校前往广州,起初他在染织行业做学徒,学习基本的技艺。不久,他的兴趣转向军事事务,张发奎决定加入军队,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。次年,他通过考试,成功入读广东陆军小学,

展开剩余91%

并加入了积极推动中国革命的政治团体同盟会。

1926年10月20日张发奎率领第十二师奔赴江西,投入援赣行动,在著名的马回岭战役中与敌军激战,最终全歼谢鸿勋部,奠定了他在战场上的威望。战役结束后,他与第七军密切配合,

顺利攻克九江,继而占领南昌。

这一连串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军事地位。

11月25日张发奎被提拔为第四军副军长,同时保留第十二师师长一职,为其日后的晋升打下基础。

次年1月,张发奎正式升任第四军军长,

统辖第十二师和新编的二十五师。

原属第四军的李济深部在广州改编为第八路军,成为国民革命军系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。同月,武汉粤侨联欢社赠予第四军“铁盾”以表彰其军功,从此第四军被誉为“铁军”。随着声望的提升,张发奎被任命兼任第十一军军长,

扩大了他的指挥权限与影响力。

进入1927年,武汉的反蒋运动如火如荼。张发奎积极支持反蒋立场,在3月召开的国民党中央二届三中全会上,他被推选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,并出任第四方面军第一纵队司令官。4月12日,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“四·一二”反革命政变。作为回应,武汉国民政府发布通缉蒋介石的命令。

此时局势复杂,张学良率奉军联合吴佩孚的残部进犯武汉,

北伐军不得不优先处理这一威胁,暂时搁置讨蒋计划。

面对来自奉军的压力,张发奎率部转战河南,从确山调兵至汝南,并在高井接到作战命令后,

迅速指挥部队分头进军至黄埠、上蔡、十里铺及水寨等战略要地,

与奉军展开了激烈的三日鏖战。经过艰苦奋战,他成功击溃奉军主力,占领临颍,攻克许昌,最终夺取开封。

这些胜利让张发奎的部队凯旋回到武昌,

张发奎也因此被任命为第二方面军总指挥,指挥权进一步扩大。

局势很快发生了变化。7月15日,宁汉合流后实行清共政策,张发奎面临艰难抉择。尽管其部下有不少共产党员,其中不乏骨干,

他仍未参与清共行动,反而接纳郭沫若等共产党人担任第二方面军的职务。

在随后爆发的南昌起义中,张发奎指挥第四军南下广东,与李济深争夺地盘,试图扩大在南方的控制力。

局势在11月17日进一步复杂化,张发奎与第四军军长黄琪翔发动广州政变,

支持汪精卫反对南京特别委员会,并掀起“驱桂运动”,

成功将黄绍竑率领的桂系部队逐回广西。风云变幻,12月11日,广州起义爆发,张发奎迅速从肇庆回师广州进行镇压。政局动荡之际,国民党内的反汪派趁机指责张发奎有异动,

加剧了他的政治困境。

最终,张发奎不得不离开第四军,前往日本暂避风头,第四军也因而退出了广州的权力争夺。

1841年,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,英军趁机侵略香港岛,打响了对清朝领土蚕食的第一枪。仅一年后,清政府在战败后被迫与英国签订《南京条约》,正式割让香港岛予英国,开启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。

英国的贪婪并未就此止步,接下来又通过《北京条约》和《展拓香港界址专条》等不平等条约,

进一步扩大香港的范围,整个香港地区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。

时间回到1941年12月,香港仍在英国的统治之下。

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让局势陡然紧张起来。12月8日,在日军第23集团军司令官酒井隆的命令下,日军突然对香港发动袭击。此时的英国军力被严重牵制,主要精力集中在欧洲战场,根本无暇顾及远在亚洲的殖民地香港。

猝不及防的英军在经历了18天艰苦卓绝的防守战后,

不敌日军的猛攻,只得在圣诞节前夕宣布投降,香港迅速沦陷于日军之手。

在日军占领期间,香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与恐怖。日本侵略者严格控制食品供应,使得民众饥肠辘辘,

还散布谣言,声称中国人会因饥饿而互相残杀、吃人肉,

以加剧社会恐慌。同时,为了树立绝对的威严,日军更是不惜采取残忍的手段,对无辜的香港市民进行屠杀,导致原本繁华的香港街头一片死寂,充满恐惧和压抑,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。

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,日本的失败本该意味着中国收回被侵占的领土。香港理应回归中国怀抱,英国却毫无商量余地地迅速采取行动。英国的举动毫无顾忌,甚至可以说是嚣张至极,

抢夺战利品,肆无忌惮地宣示自己的霸权。

事实上,早在1943年开罗会议期间,香港的归属问题已经露出端倪。虽然蒋介石曾在会议上表达了对收回香港的强烈愿望,但会议的主要议题集中在如何反攻日本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,

而非解决中英之间的领土争议。

最终,会议只是模糊地提出日本应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,但并未提及英国归还香港的问题。

罗斯福察觉到蒋介石对此感到不满,

尤其是中国战场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。中国若失利,英国在印缅的利益将受损,甚至美国在太平洋的战局也将受到波及。

为了安抚蒋介石,罗斯福甚至提出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归还中国,

但蒋介石看穿了这背后的外交算计,他明白美国只是想以此转移视线,阻止中国进一步追讨香港,于是他果断拒绝了这些提议。

尽管英国在表面上摆出了一副随时与中国开战的强硬姿态,实际上,英国政府早已私下联系美国,寻求其在香港问题上的支持。英国首相艾德利向美国承诺,愿意在欧洲对抗苏联的事务上支持美国,

以此换取美国对香港归属问题的偏袒。

艾德利清楚地知道,英国想要顺利收回香港,必须依靠美国的力量。

美国的立场逐渐明朗。当英军舰队向香港进发时,蒋介石不得不向美国寻求帮助,

希望杜鲁门能出面阻止英国的行动。

杜鲁门显然更倾向于支持英国的主张,对中国的请求置若罔闻,并公开表示:“英国对香港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。”这句话无疑让中国陷入了更大的外交困境。

当英国对受降安排提出异议时,杜鲁门甚至直接通知麦克阿瑟,

将香港地区从中国的受降范围中划出,

允许英军在香港接受日军的投降。这一举动彻底将香港拱手让给了英国。

1945年8月23日下午,何应钦召集军事高层举行了一场关键的会议,目的是听取并传达各个受降区负责人的意见和汇报。当时,关于香港的受降安排仍悬而未决,

蒋介石并未做出最终决定是否放弃香港的受降权。

会议中,何应钦正式宣布:“全国范围内的受降区一共划分为16个,包括越南北部和香港地区在内。

话音刚落,坐在会议桌旁的第二方面军司令官张发奎立即提出疑问,显然他对香港的局势尤为关注。他直接发言:“香港的受降权是明确由我负责主持的。如果英国人不肯交出控制权,甚至试图干涉或制造麻烦,

那我们该如何应对?”

从张发奎的提问中可以看出,在中国的高级军官中,许多人都已经预见到,英国绝不会轻易让中国军队进入香港接管日军投降。

这一观点在将领们中引发了共鸣,大家纷纷将目光转向何应钦,

等待他的指示。面对张发奎的直接提问,何应钦一时沉默,未作任何表态。

眼见何应钦迟迟不回应,张发奎进一步表态,

语气坚定而果敢:“只要总长下令,

英国人敢动手,我就敢打!”张发奎的发言充满了决心,显示了他对维护中国主权的强烈意志,也让在场的其他军官对这场可能的对抗充满期待。

1997年7月1日伴随着庄严的升旗仪式,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天空冉冉升起,宣告了这座城市正式回归祖国的怀抱。

这一历史性时刻,标志着香港长达155年的殖民地时代画上句号,

象征着中国完成了恢复对这片土地的主权,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。

对国际社会而言,香港回归是英国在全球影响力逐步衰退的象征。

曾经不可一世的“日不落帝国”在香港的撤出,

意味着其在亚洲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也正式脱离掌控。这代表着英国殖民统治的彻底终结,显示了世界政治格局的转变。

香港的回归被视为中国崛起的历史转折点。作为一个重新焕发活力的主权国家,中国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了自身的实力与外交智慧。经历了数十年曲折的国际关系和艰难的谈判,中国在香港问题上始终不动摇、不妥协,

最终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。

最后,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,可以点个“关注”,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。本文由“小博大史”原创,已开通全网维权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侵权必究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Powered by 深圳亚搏健身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